(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2014年4月,Grubhub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上市首日暴涨35%,之后维持在每股35美元左右,市值达28亿美元。和美国隔海相望,中国的餐饮外卖O2O企业和国外巨头相比,依然处于初步发展期。
资本和网络巨头在2014年角逐外卖市场,让市场规模在一年时间内几乎翻倍。国内最大的外卖O2O平台饿了么2015年初融资3.5亿美金,估值超过10亿。但和餐饮外卖巨大的市场潜力相比,国内外卖O2O的价值也许仍然被低估了。
根据易观智库最近发布的中国外卖O2O行业报告,2014年中国外卖O2O总交易额达150亿元。然而对比1600亿元的整体外卖市场规模,外卖O2O的渗透率不足6%,发展潜力巨大。虽然目前国内外卖O2O在整个餐饮外卖市场的渗透率依然有限,但增长极快。一旦用户消费习惯培养完成,平台效率提升,业务扩张,外卖O2O的体量将不可同日而语。
国内用户的外卖习惯正在生成
从用户角度看,除了用户数量的急速膨胀,国内用户对外卖O2O的依赖和使用频次也在提高,这也意味着外卖消费市场的规模会一步步扩大。
相关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4年,国内外卖O2O的渗透率从0.3%上升到5.9%,市场规模从1.5亿元上升到150亿元。可以说,饿了么、到家美食会等2010年前后成立的第三方网络外卖平台完成了外卖O2O市场培育的过程,让相当一部分用户接受了网络订餐的模式。
正因为看到了外卖市场的潜力,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甚至团购界的老大美团,均在2014年布局外卖O2O。在资本的推动下,尤其是各平台的补贴大战,让外卖O2O的增长速度呈爆发状态,市场规模在一年时间内几乎翻倍。
作为行业领军者,饿了么目前覆盖全国260多个城市,用户数量2000万,加盟餐厅近20万家,峰值订单200万。美团外卖跟随其后,经过一年多的扩张,覆盖全国250多个城市。
此外,百度外卖布局全国84个大中城市,隶属于淘宝的淘点点也已扩张到20个城市。到家美食会、生活半径、点我吧等外卖平台以及其他细分外卖平台,丰富了市场形态。外卖app正在成为很多消费者手机里的必备应用。
“在我们的用户中最夸张的一个是365天订了375份餐,原来他午餐和晚餐都在线上订。”外卖订餐平台饿了么CEO张旭豪曾对说,这无疑是外卖O2O对消费者生活方式改变的一个缩影。
技术将进一步外卖市场
在中国,餐饮市场中间的服务过程本身是不成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正在帮助外卖平台完成信息化、标准化的,帮助餐饮行业提高效率,这将进一步市场潜力。
首先是下单、接单的流程标准化。饿了么较早为商户开发了网络餐饮后台管理系统NAPOS,它让餐厅接单从3分钟变成3秒钟,让用户选餐订餐从3分钟变成13秒。美团外卖也在不断优化订单推送系统,美团表示,从用户下单、商家相应到用户看到订单被确认,这个过程时间被控制在平均1分钟。
其次是物流配送的智能调动。饿了么开发了“帕拉丁”和“风行者”系统,为饿了么自有配送团队进行任务和管理,也以此摸索外卖配送统筹安排的模式;最近,公司又开发了“蜂鸟”系统,用于提高普通商户自有配送人员的送餐效率。原来需要1个小时的配送时间可以降低到30分钟至45分钟甚至更少。
在个性化服务上,未来技术对餐饮行业的会更加丰富。像Grubhub通过食客以往订单来分析食客喜好,为餐厅提供了外送。国内的外卖平台上,大数据也能提供最受欢迎的菜品等信息,给用户和餐厅做参考。
下一个淘宝可能诞生在外卖O2O
很多人觉得,外卖能是什么大生意?但十年前也有人问:小商品交易能是什么大生意?现在,淘宝已经是万亿交易额级别的平台,而中国的外卖O2O市场也只不过刚在沙漠里开拓了一小片绿洲。
观察一些外卖O2O平台,其发展轨迹与阿里有着惊人的相似。15年前,阿里以B2B起家,2003年,C2C平台淘宝成立,其后B2C的天猫也上线,除了自营,阿里把主要的电商类型都做了个遍。饿了么早期的商业模式是B2C,而目前其在商家端已经上线B2B模块。虽然发展顺序与阿里相反,但思是一致的,都是希望打通各平台之间的通道,实现从供应链到用户端的全覆盖。这一步棋一旦成功,外卖O2O平台的体量将远不止局限于外卖消费市场,原材料、餐具、包装等外卖上游供应链都是其扩张的目标,这加起来是近万亿的市场。
再有,核心业务也存在衍生出其他配套业务的可能。淘宝从阿里巴巴的一支轻骑兵开始,衍生出支付宝、一淘、聚划算等,逐渐裹挟了阿里越来越多的业务;京东从3C进入电商领域,慢慢扩张到家电、生鲜、金融等领域,成为庞大的交易平台。两个平台都是逐渐扩张成一个能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的大型平台。
而外卖平台从垂直领域切入O2O行业,一方面,未来将继续扩张餐饮品类,提供早中晚、夜宵、下午茶、品牌餐饮等丰富的订餐类型,像美团外卖与肯德基合作,涉足品牌快餐;另一方面,有自建配送队伍的平台,则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凭借线下强大的物流网络,O2O将能够拓展到社区服务等更多渠道,并产生更多可能性。下一个像淘宝那样整合多种渠道的巨大流量平台,很可能诞生在外卖O2O市场。(来源:创业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