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工作站测电导率与电化学工作站配套附件

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向你发出邀约

转自 深圳技术大学

2022年,深圳技术大学招生专业增至30个,面向广东、黑龙江、辽宁、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福建、重庆、广西和河北19个省份招生,列一本批次(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为本科批次)录取。普通本科计划招生3400人,比去年增加500人。

材料革新亟待发力

能源缺口如何破局?

全球产业的风口浪尖

他们,站了出来!

新材料与

新能源学院

College of New Materials

and New Energies

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坚持面向高端制造业发展需求,以实现高质量就业创业为导向,以解决当今面临的材料、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为重要使命,以培养和强化工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创业引领能力为载体,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等形式,建立新材料与新能源领域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卓越人才全新培养模式,探索实施全新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新材料与新能源领域本科、专业硕士层次的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理论基础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工程师。

如果你错过了

《如你所“院”——云探秘深技大校园》

特别节目

快点击下方链接

我们为你讲解

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的精彩

01

招生专业

1

材料科学与工程

新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国防安全的基础,是当今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本专业紧密对接深圳、珠三角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旨在光电子材料、新能源材料、薄膜材料、珠宝加工与检测等方向,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在材料制备与应用、仪器分析、质量管理等方面强实践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人才

2

光源与照明

专业以新型半导体光源和智慧照明系统为基础,在器件与系统应用两个层面开展教学与科研,并积极拓展相关领域的特色研究。目前设有三个特色方向:半导体光源与光子集成、无线光通信与高速光组件、智慧照明与显示。本专业立足珠三角地区,借助深圳市作为半导体光源制造中心与设计之都的优势,在光电器件、光学设计、电路与软件、智能信息技术等方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毕业后可以从事半导体光电芯片、封装、照明与智能控制、显示器件与系统、光通信模块与系统及相关领域的设计、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

3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作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太阳能电池及光热利用、锂离子电池及储能系统、光伏系统与智能微网等方向,培养具备新能源领域专业知识,掌握新能源装置及发电系统运行及管理的专业技术,能在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研发、系统设计、运维管理等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业覆盖知识点广,涵盖能源动力、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电力电子技术等多学科,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备工程技术为专业特色。

02

未来展望

在未来的五年内,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将继续强化学科建设,围绕材料科学、新能源科学以及光源与照明等特色学科打造重点专业;进一步扩展师资队伍,致力于建设一支以国际一流科学家、业界研发精英为核心的教师团队;秉承“聚焦尖端,面向应用”的理念,加强课程设计,在主干课程尝试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深度开展校企合作,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企业交流,致力培养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工程师人才,继续为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03

师资介绍

学院大部分教师拥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其中不乏来自于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并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的学者部分教师有丰富的业界工作背景和技术开发经验,正可谓是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并重。

韩培刚

院长

香港城市大学工学博士、2015年中国侨界科技(创新人才)贡献奖获得者。拥有30多年新材料与新能源产业研发、200多家企业技术服务和工程建造经历和经验;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拥有中国专利技术5项。

孔令兵

特聘教授、深圳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B类人才

上下滑动查看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1998年至1999年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与电气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至2018年先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科学研究,担任研究员、资深研究员及副教授等。研究领域包括功能陶瓷、纳米材料、复合材料等。已发表期刊论文300余篇,英文著作6本,授权专利10余项。

李顺朴

博士、特聘教授

上下滑动查看

兰州大学物理系学士、硕士,中科院物理所博士(与前苏联科学院金属物理所合作培养),先后任中科院物理所助理研究员,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和纳米中心博士后。于2003年开始从事工业研究,先后在EPSON(爱普生)剑桥实验室,剑桥显示技术公司,丁达尔国家研究院任高级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于2013年获欧共体科研基金资助在剑桥大学工程系任玛丽亚-居里高级研究员。研究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自旋电子器件与磁存储介质,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微/纳米材料加工等。获发明专利27项,参与了三部专著的撰写,作为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各种权威刊物上(Nature, Advanced Material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etc.)发表论文60余篇。主持过欧洲国家级项目两项,欧共体项目一项。

方晓东

特聘教授

日本大阪大学工学博士。曾先后任职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所和公司,包括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导,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导,日本大阪大学产业研究所客座教授,日立公司半导体事业部主任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激光技术和应用,主持完成多项科技部、基金委的重大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带领研究团队完成了首台国产光刻机光源相关系统的技术研发,该成果获省级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准分子激光技术和微纳材料器件领域发表SCI学术论文200余篇,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50余项。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深圳市高层次人才。现任中国感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感光学会影像信息材料与技术专委会主任、深圳市激光智能制造行业协会专家委员、《量子电子学报》编委等职。

向右滑动认识其他名师

04

实验室介绍

① 深圳市晶体生长与检测先进技术重点实验室(筹)

深圳市晶体生长与检测先进技术重点实验室(筹)以校级科技创新中心为基础创建。实验室致力于第三代半导体、宝石材料、超硬材料、激光材料等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② 太阳能系统与智能微网技术中心

立足“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与新能源方向的科技研发。中心着重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高效太阳能光伏组件、智能微电网三大核心技术。初期建设规模约1500m²,相关实验室核心设备超过1000万元。将服务于深圳太阳能乃至全国新能源行业,为我国从新能源大国到新能源强国的快速转型提供人才与技术输出。

③ 化学实验室

承担学院《大学化学》《电化学基础》《高级项目》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实验任务。现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工作站、pH计,电导率仪、磁力搅拌器及电子天平等仪器供本科生及研究生实践操作。另有齐全的酸碱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烧杯和量筒等玻璃器皿配套使用。化学实验室在保障学院学生完成基础课程的实验操作之外,也能支持学生进行各类课外创新活动。

④ 光电创新实验室

光电创新实验室承担学院电子电路、嵌入式系统及EDA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及课外创新实践任务。现有用于《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技术》《EDA技术》《智能照明系统设计》等课程的实验箱超过100台/套。另有齐全的高速示波器、台式及手持式万用表、信号源、电源等配套实验设备。实验室既能保障学院本科生及研究生多门课程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也能为全院学生开展各类课外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⑤ MC² Bar

MC² Bar是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的太阳能小组为实现太阳能系统的充分利用建立的一个集科研、实验与学生活动的角落。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其核心是一个薄膜太阳能发电系统。这个充满工科浪漫情节的小吧实现了全太阳能供电、零能耗以及智能控制。MC² Bar可以实现太阳能发电、充电、用电的智能控制。项目总装机量为5.35kW,采用了三种新型薄膜太阳电池,包括黑色不透光电池板、40%透光的蓝色电池板、以及40%透光并刻有“深圳技术大学”字样的电池板。整套系统包含了光伏电池板、离并网逆变器(4kW、5kW)、储能蓄电池、气象监测器及配电箱等,同时还在负载端配备了LED灯带、投影仪、智能音响、冰箱等。

05

学院亮点、成果等

Ⅰ 校企合作特别班

学院已与40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学院学生已进入华为、中芯国际、比亚迪、聚飞光电以及TCL等知名企业进行短期实习。

2021级新能源专业师生前往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交流学习。

学院学生前往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寒假实习。

Ⅱ 国际交流合作

学院积极拓展国际合作项目,目前已与德国特里尔应用大学、瑞士苏黎世应用科技大学、瑞士伯尔尼应用科技大学等世界知名的应用技术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成功举办了各类夏令营、冬令营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走进国外老师的课题,参观国外的企业,了解国外的文化,并在与国外师生的交流中提高口语能力,收获友谊。

Ⅲ 师生科研及获奖情况

师生科研成果丰富,在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在各类学术竞赛中屡获佳绩。

1.2022年4月28日,学院助理教授吴丹与合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 《Advanced Science》 上发表论文。

2.2021年12月21日,学院博士生黄江涛在太阳燃料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荣获优秀墙报奖。

3.2021年11月25日,学院助理教授吴丹与合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 《Nature》 上发表论文。

4.2021年11月12日,本科生陈志仁和陈泽瀚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连续发表两篇JCR一区论文,其中一篇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JCR一区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期刊上,另外一篇发表在JCR一区Nanomaterials期刊上。

5.2021年10月20日,学院2018级本科生吴煜皓、谢海睿、张宇轩和李健文,范正淙、丘非凡、陈伟宏、方灿彬分别在EI收录会议上连续发两篇学术论文。

6.2021年9月22日,学院师生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上发表钙钛矿光电探测器相关论文,2017级本科生傅歆然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已毕业,目前在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2019级本科生王敬涛和黄志键、2018级本科生李学谦、2018级硕士研究生王琪瑛(已毕业,目前在华为工作)、2020级硕士研究生温达和方俊育为论文的共同作者。

7.2021年9月19日,学院特聘教授刘清侠院士在国际高影响因子期刊连发三篇论文。

8.2021年8月9日,学院2018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刘琳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期刊、JCR一区Applied Physics Letters发表学术研究论文,指导教师为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安红雨副教授,共同作者均来自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分别是2019级本科生樊梓淇、2018级本科生陈志仁、陈泽瀚、郑鸿男、2019级本科生李铄奇。

9.2021年5月8日,2017级本科生姚思扬和蒋尚恩同学在国际期刊Crystals发表学术研究论文。

10.2021年,学院本科生团队项目“新型刀片锂离子超级电容器极速储能系统”获广东省二等奖。

11.2021年2月2日,学院2018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本科生陈泽瀚和刘琳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应用物理领域著名期刊Applied Physics Express发表学术研究论文。论文指导教师为安红雨副教授。共同作者还有2018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陈志仁和郑鸿男,2017级光源与照明专业本科生曾琪。

06

优秀学子介绍

肖文胜

2018级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

共青团员,在校期间曾获校级奖学金“工匠之星”、“校长奖”奖学金以及优秀学生干部等奖项,曾担任学校武术社团咏春部部长及学院学生会统筹部副主席。

就读感受:

我很幸运能够成为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的一员,学院老师提供了许多学习资源,让我明白了“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校还提供了前往德国交流的机会,开拓了我的眼界。

XIAO WEN SHENG

张一岚

2019级光源与照明专业学生

院学生会筹备组成员,班长、团支书,组织策划了“秋日游园会”“新团员入团仪式”等系列活动。校团委、学生会、学生记者团成员。先后获得“优秀学生干部”“工匠之星”“禾望优才奖”奖学金、“校长奖”奖学金、“十佳共青团干部”称号,曾获“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省赛“铜奖”。

就读感受:

深圳技术大学有良好的校园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科研平台、全新的实验环境、高端的实验设备、负责的老师以及平易近人的业界“大牛”。在这里我可以大展拳脚,将天马行空的想象付诸现实。我在深圳这座朝气蓬勃的城市与深技大这所连接无限可能的学校一起成长。

ZHANG YI LAN

谭思为

2020级光源与照明专业学生

班长、团支书,校合唱团、民乐团成员,定向越野校队队员、校英语演讲与辩论工作坊成员,在校期间,曾获“工匠之星”“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获得广东省首届华南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暨第二十二届广东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第四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广东赛区二等奖、“广思杯”广东省英语思政创意大赛(非英语组)特等奖、2020年“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广东赛区)优胜奖。

就读感受:

在深圳技术大学,我遇见了专业负责的教师团队,引导我在专业课程中求知问道;加入了不同风格、不同领域的项目社团,鼓励我勇于接受挑战并解决问题;学习了交叉学科、多元视角的知识技能,丰富我人生的更多维度和更多可能。学校给予了我不断尝试探索的平台,让我的大学生活充实而多彩!

TAN SI WEI

07

学生活动

深圳技术大学第三届综合运动会

“校长杯”羽毛球赛

“新生杯”篮球赛

“校长杯”排球赛

音乐节

师生座谈会

滴滴滴

学院探秘系列

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

11个招生学院

30个招生专业

覆盖各类学科

各有各的精彩

你,做好选择了吗?

星光不问赶路人

时光不负有心人

你的努力终会收获满意的答案

这个9月

我们在深技大等你

党委宣传部·学生记者团

来源 | 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

摄影 | 郑雅元 柯怀琳 刘润康

封面 | 时苏湘

文案 | 姚佳熙 林筠童

排版|时苏湘 林筠童

模特|吴晰涵 房增盛 夏凡 黄柏铭

执编|蔡竣雅

责编|汤悦

校对|燕辉

审核|钟鑫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张博然的研究室

编辑|张博然的研究室


前言

首次报道了一种低成本制备高质量Bi2S3薄膜的方法,在氟掺杂SnO2上电镀纳米铋粒子,使用饱和柠檬酸铋钾溶液作为电镀液,在导电玻璃基板上进行电镀,然后在马弗炉中进行氧化,将沉积在导电玻璃基板上的薄膜放入硫代乙酰胺溶液中进行硫化。

通过不同的表征技术对所制备的薄膜的结构、形貌和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采用该方法合成了高质量的Bi2S3薄膜,为光电化学应用提供了有希望的候选材料。

硫化铋是一种重要的V-VI族无机半导体材料,它的带隙非常接近太阳能电池的最佳吸收能带隙,因此可以将太阳光的吸收范围扩展至近红外波段,并且具有较高的吸收系数,它还具有相对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

纳米Bi2S3薄膜的研究背景

由于其稳定、无毒、环保的性质以及优异的电、磁、光、催化和机械性能,硫化铋迅速成为先进材料的研究前沿,其中潜在应用之一是光伏器件。

硫化铋作为电极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其优良的光电导性和有用的光电特性在光电化学领域中得到充分发挥,在设计高效太阳能电池时,使用具有径向pn结的高纵横比纳米和微米结构半导体是一项重要的策略。

在制备和表征Bi2S3薄膜方面,新技术不断涌现,常见的合成方法包括电沉积、快速热蒸发、化学浴沉积和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等,通过这些方法制备的薄膜性质各异,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

在室温下采用连续离子层吸附反应工艺制备了硫化铋半导体敏化二氧化锡太阳能电池,这种新型太阳能电池结构通过在二氧化锡电极上涂覆硫化铋纳米颗粒来生产液体连接的太阳能电池。

还有其他使用氙灯作为光源对这种方法制备的Bi2S3薄膜的光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在40 mW cm -2的光强度下,光电流密度达到了1 mA cm -2,这是目前报道的所有Bi2S3光电极中最高的值之一。

SILAR技术是一种简单且经济的方法,可从水溶液制备Bi2S3薄膜,由于Bi3+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较低,限制了高质量Bi2S3薄膜的制备,溶剂热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制备Bi2S3薄膜的技术之一,它是基于化学过程的薄膜制备方法。

为了克服硫化铋薄膜制备中的上述问题,并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采用了一种简单、经济、绿色合成方法来制备Bi2S3薄膜,该方法基于电镀技术,是一种传统有效的在溶液中电化学沉积金属或合金薄膜的方法。

电镀法具有许多优点,包括沉积速率快、薄膜厚度可调,以及在室温和大气压下进行的预先准备的图案辅助下的选择性沉积,采用无毒无害的饱和柠檬酸铋钾溶液作为易溶于水的电镀液,避免了使用有毒的非水二甲亚砜介质、络合剂和表面活性剂。

纳米Bi2S3薄膜的形貌表征

硫化铋薄膜的制备步骤如下:制备饱和柠檬酸铋钾溶液并在室温下保存,将氟锡氧化物玻璃基板在丙酮、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20分钟,然后在氮气下干燥并保存在干燥器中。

通过正弦脉冲电镀法在FTO玻璃基板上制备纳米铋层,在电镀过程中,将SG1020A数字合成信号发生器的阴极与FTO玻璃基板连接,将阳极通过肖特基二极管连接到金属铋板,以获得正弦脉冲的正半轴。

电镀条件为10V幅度、600Hz频率和5V直流偏移电压,整个过程在室温下进行,电镀后,将FTO玻璃基板在去离子水中清洗20秒,并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将纳米铋涂层的FTO玻璃基板放入马弗炉中,在加热速率为5℃/min的条件下分别在300℃、400℃和500℃下氧化4小时,并在关闭的马弗炉中自然冷却,整个过程在无气流的大气环境中进行。

将氧化膜浸没在0.1M的硫代乙酰胺溶液中,用数字恒温控制水浴加热至80°C,保持10分钟以进行硫化并形成Bi2S3化合物,然后取出样品,用去离子水清洗并自然干燥,脉冲电镀法制备Bi2S3。

使用Cu Kα辐射源通过X射线衍射对所制备的薄膜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查和分析,X射线机在20°和80°之间的角度2θ范围内以40 kV、40 mA运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薄膜的表面形貌、纳米颗粒尺寸和微观结构进行表征。

在带有积分球附件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以漫反射模式测量薄膜的Bi2S3的光吸收特性和带隙,所有光电化学测量使用晨华CHI660E电化学工作站在三电极系统下进行,制备的Bi2S3薄膜、Ag/AgCl电极和铂电极分别用作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

光电化学测量的电解质溶液采用0.5 M Na2SO4溶液,实验前用氮气脱气20分钟,电化学阻抗谱是通过在可见光照射下施加10 mV的交流电压、频率范围为0.1 Hz至100 kHz进行的。

X射线衍射谱,可以看出所制备薄膜的情况,从SEM图像来看,Bi2S3膜的厚度约为297nm,根据XRD数据使用Scherrer法计算,铋纳米晶的尺寸约为25nm,观察到来自纳米铋涂层的峰,与铋的标准图案进行了比较。

从上到下分别是在FTO玻璃基板上制备的纳米铋的XRD衍射图、FTO玻璃的XRD衍射图和金属铋的标准衍射图,所制备的纳米铋样品的衍射峰与铋的标准衍射数据完全吻合,没有发现任何杂质的衍射峰,表明成功制备了相对纯净的纳米铋薄膜。

展示了成功制备的Bi2S3的XRD图谱薄膜样品、FTO玻璃基板的衍射峰和硫化铋的标准衍射图,Bi2S3的结构属于斜方晶系,空间群为Pbnm,由于FTO玻璃基板的非晶性质和强背景峰的影响,硫化铋峰的强度相对较弱。

样品中没有氧化铋的衍射峰,由于Bi2S3薄膜的厚度只有约300 nm,衍射很弱,X射线可以轻松穿透并到达FTO基板的界面,为了确定薄膜的成分,进行了EDS分析,结果表明b中存在Bi和S元素,其他元素峰属于FTO底物。

沉积在FTO玻璃基板上的薄膜的表面形貌,包含约100nm纳米铋晶粒的纳米铋层的形态,不同处理条件下Bi2S3薄膜的典型SEM图像,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制备条件下的硫化铋薄膜晶粒均达到纳米尺寸。

纳米Bi2S3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光电化学性能

在马弗炉中于300℃下氧化制备的Bi2S3形貌薄膜,该薄膜似乎由烧结和团聚的细纳米粒子形成的晶粒组成,在400℃下制备的Bi2S3薄膜,烧结团聚颗粒的表面有些平滑,并由具有较小颗粒的硫化铋纳米颗粒形成的柱组成。

与在300°C下氧化的样品相比,较高温度对促进更大扩散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500℃的更高氧化温度下的影响,Bi2S3薄膜的形态不再像300和400℃样品那样海绵状,制备的Bi2S3薄膜能够形成完全熔合的大表面积和紧密接触结构。

与纳米棒结构相比,这种结构有利于电子的迁移和转移,紫外-可见光谱以探测室温下400至1000 nm范围内的能带结构,不同制备条件下Bi2S3薄膜样品的代表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观察到Bi2S3薄膜样品在可见光区域表现出良好的相应较宽的光吸收范围。

曲线不同处理条件下样品1的光吸收强度最大,表明样品1的表面形貌有利于提高光电子捕获效率,这可能是由于样品1的表面形貌的性质所致,该表面形貌在多个方向上反射入射光束,从而导致较大的色散,而到达检测器的反射光量有限。

使用AgCl电极和铂电极分别作为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并在0.5 M Na2SO4电解质中进行光电化学性能测量,实验中使用氙灯作为光源,保持光强度在100mW cm-2,进行了光电压-时间、光电流密度-时间和电化学阻抗谱的表征。

Bi2S3薄膜对应的光电流密度-时间和光电压-时间曲线,测量过程在室温下进行,在0 V偏压条件下的光电流密度-时间曲线,所有样品的光电流密度曲线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均保持稳定,所制备的Bi2S3薄膜产生的光电流密度约为25 mA cm-2。

当光源照射在工作电极上时,所有样品均表现出显着的光响应,并迅速产生阳极电流,光源关闭后,工作电极的光电流迅速消失,光电流测量所制备的Bi2S3薄膜样品具有优异的电子空穴分离和传输能力。

与先前制备的Bi2S3纳米棒相比,制备的Bi2S3薄膜产生的光电流密度更高,这可能是由于它具有大的表面积和紧密的接触结构,增加的表面粗糙度增强了入射光在界面上的反射效果,从而提高了光转换效率,Bi2S3薄膜的开路光电压,可以看出,停止照明后,光电压呈现缓慢衰减。

结论

提出了一种新颖且经济的纳米Bi2S3薄膜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饱和柠檬酸铋钾溶液作为电镀液,在室温下通过脉冲电镀将纳米铋镀层沉积在FTO玻璃基板上,然后通过硫化过程成功将FTO基底上的纳米铋薄膜转化为Bi2S3薄膜。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显示,该新方法制备的Bi2S3薄膜在可见光区域具有更好的光吸收性能,光电化学性能测量所制备的Bi2S3薄膜在100mW cm-2的光强度下表现出约25 mA cm-2的优异光电流密度,这是迄今为止报道的Bi2S3光电极中最高的值之一。

所制备的Bi2S3半导体材料具有合适的光学带隙和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能,在光电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方法简单、经济,可以合成高质量、高光敏性和低成本的Bi2S3薄膜,因此具有很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