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台州聚丰机车总部座落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国内著名的汽车模具和摩托车模具制造企业云集于此。国内最大的汽车塑料企业,也都在台州黄岩这块区域发展。
在工厂土地北侧有一条河流,将整个工业区与村庄分隔开来。按照工业旅游小镇的理念,政府希望通过对这条河流的治理,将河流与河流以北的村落、更远的山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乡村旅游旅游产业的战略,将乡村观光旅游与工业旅游小镇这两大组团并置,共同发展。
家庭式作坊原型与发展
在开始机车公司总部大楼的设计之前,我们发现该公司的空间体系是一种原始的、粗放的机械化方式,将不同的生产线放在普通的钢架结构厂房内。聚丰集团虽然是本地最大的品牌,但研发,设计,加工,生产,包装,仓储,物流等各个环节,都融入到了一个工厂的空间里。在参观其他工厂的时候,也发现了一个很相似的空间。所有的现场都是凌乱的,这反映了一个地区尺度的制造空间范例。
工业观光叙事性空间
因为新大楼要成为该地区的产业标杆和地标,建立示范效应,游客的游览流线与传统的公司展馆是不同的。叙述可以分成两个层次:一是以“生产者”为主体,以“生产者”为其逻辑起点;整车厂的生产流程,员工的生产流程,研发流程,全部转化为实物。
第二层就是游客。一个旅游的室外流线被安置在建筑内部,让游客可以参与其中,从主建筑的东面开始,经过主建筑北面的旅游楼梯进入二楼。顺着北面的道路,一直向西,来到了这座建筑的最西边,然后是一条完整的旅游路线,从这条路线上,可以看到工业区,可以看到北面的河流,北面的村庄和远处的群山。整条路成为一条生产与旅游相结合的纽带。
这两条线条在特定的空间中是交叉的,比如大厅、正厅、主展馆,它们是重叠在一起的。很多时候,这两条线条是分开的,不能穿透的,虽然能看到,但并不能确保完整的制作,其中还包含了某些机密的部分,看起来是半透明的,有时重叠,有时完全分开。
公司创新的部分被设计在第一座主楼里面。研究与开发是一个企业起步的过程,是经过脑力激荡和使用智能设计,以形成一种有创意的模具形状。该空间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它要求与世界保持一致,并与整个生产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二层空间组团则表现出一种包容,同时又表现出一种承上启下的整合性。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和测试后,当创意快要变成实际的产品的时候,就会进入到第二个空间,也就是整个加工和制造的地方。
生产效率的水平取决于流水线车间中的流水线空间和其内容的紧密程度,在生产测试、产品得到证实、从国内外接收订单后的批量生产等过程中,要对产品进行分类储存,为下一步的物流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又走进了第三个空间组团,既有仓库又有物流,这就要求有一个非常精确而有效的应用场景。在仓库内,有卡车和快递员来来往往,一派繁忙的景象。
三个形体:形式,大屋顶 村庄的建筑
研发,生产,物流三个主要的功能单元被一个巨大的褶皱屋顶所覆盖,从而构成了整个建筑的空间意象。围合在一起的三个身体向外伸出露台,打破了工厂传统的封闭式生产线,成为了工作人员在室内办公、研发、制造等场所的室外空间。楼顶的空间被用作停车场,放置太阳能电池板,员工的餐厅,以及室外的活动场所,为生产,生活,以及交流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这是对对岸村落传统建筑的一种呼应。
在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的空间变化的前提下,家族企业获得了蓬勃发展的机会。当企业演化为一个面向全球的现代企业,在保持最原始的家庭血脉的同时,它也不再仅仅是一个生产、旅游的功能,而是承载着一些家庭生活的空间载体。
位于主楼顶楼的品牌创始人生活及会客的地方,除办公、用餐、会客、会客、会客厅,还有部分私密的活动场所,在使用后呈现出传统园林与水池、假山等造景,部分空间。在螺旋斜坡的中央,一个开放的天井被改建为养鱼和海龟的鱼塘,这个私人的空间包含了这个家庭的成员,他们在这个现代化的机械建筑中发现了自己的血缘关系。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修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
视频剪辑 刘俊华
通讯员 夏子茜 谭艳 周星亮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金秋十月,武重高速公路(武汉-重庆)汉川段二标段正在按进度有序施工,但本该是热火朝天的原野工地,却很少见到工人忙碌的身影。极目新闻记者探访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的工程项目部获悉,该公司承建的标段,有三分之二的工序是在室内车间完成。
二号智慧站外景
10月19日,记者走进位于汉川市分水镇同心村的工程项目部,在1号综合场站,各种型号的钢筋,在数控车床上被机械切割、折弯,几个机器人挥舞手臂不停地焊接钢筋,一套完整的工序下来,用来构建高速公路桥墩的钢筋笼和托梁骨架就成型了。上千平方米的车间内几条流水线持续运转,只需要几名工人辅助作业。
机器人在焊接钢筋
在里潭村的智慧梁场,下料、绑扎、焊接、制模、浇筑、蒸养等工序都由电脑控制,工作人员在中控室一键操作完成。预制梁浇筑完成后自动进入“桑拿房”进行蒸养,全程只需几名工人操作。
车间内生产的预制件,最后会被运送到户外工地,通过架桥机来组装。这种智慧装配式建设模式,是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自主研发的、湖北省目前集约程度最高的智慧梁场。
生产车间内完成的钢构件
武重高速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中长三角至成渝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北省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加速对接“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湖北智造”成为建设关键词,见证武重高速穿越江汉平原腹地。
“为节约土地,汉川段二标项目大量架设桥梁,桥梁占比约80%,共设计有6000多片梁,其中2600余片梁将全部通过智慧梁场建造。”武重高速汉川段二标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常务副总经理郝永兴介绍,智慧梁场设置5条生产线,利用行业先进的鱼雷罐布料系统、数控钢筋加工系统、智能蒸养系统和智能拌合系统,将预制梁生产时间由7至10天缩减至3至4天。同时,通过打造数字化平台,全线有效关联集成智能钢筋加工场、智能拌合场和智能梁场,通过系统下达指令,监控整个生产流程。
目前,武重高速武汉至天门段已进入建设高峰期,“智能智造”增效赋能,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这座智慧梁场虽然投资5000多万元,相比传统梁场多出3000多万元,但生产效率却更胜从前,这座梁场承担了2600余片梁的预制,可为工程制梁省出半年工期。”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公司武重高速项目经理部副经理胡应新说,智能生产线不仅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节约了土地、提升了质量,还节约了近40%的作业人员,生产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可为制梁实现生产管理数智化、信息化、标准化。
郝永兴说,集成智能钢筋加工场、智能拌合场和智慧梁场的模式,可在车间内完成三分之二的施工工序,避免了天气因素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可以达到全天候施工的条件。
随着项目建设的逐步推进,武重高速武汉至汉川段预计2025年12月建成通车,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之间的联系,提升武汉城市圈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缓解沪渝高速、沪蓉高速通行压力,天门也将真正实现融入武汉1小时经济圈。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